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,作為數據可視化分析領域專業廠商,Qlik舉措頻頻,而用戶對數據可視化產品的接受和認可也讓Qlik受到極大鼓舞。2016年這一市場有哪些新的趨勢,Qlik如何運籌帷幄?ZD至頂網記者近日采訪了Qlik中國董事總經理潘應麟。
若要展望新的一年,首先要總結和盤點即將過去的2015年,在潘應麟看來,2015年商業智能領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大的轉折點:超過一半的商業智能平臺都由數據發現來驅動,這也就意味著除傳統BI廠商之外,還會有更多新的公司介入其中。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在于,傳統BI廠商只能用描述性報表讓客戶看到過去,或者當用戶問“為什么”的時候去給用戶展示原因,但是當前時代對于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數據發現問題、預測未來,這時候只依靠BI工具是遠遠不夠的。
潘應麟告訴記者,2015年商業智能領域有7個方面沒有發生太多變化:商業智能與分析仍然是“首席信息官的首要技術任務”;預測分析對大多數企業而言仍然只是一種愿景;企業能力與文化仍然是主要的障礙;數據質量(或者根本沒有);信息治理要求非常高,但成熟度乏善可陳;信息貨幣化仍然是新興事物;無論好壞,啟發式決策仍占主導地位。
這其中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用戶、尤其是企業決策者對數據價值的認識不足。有一項調查顯示:在65%的企業中,當數據與直覺相矛盾時,企業決策者會忽視數據、僅憑直覺作出決策。
從這一結論來看,與當前時代特別熱的大數據概念似乎有些背道而馳,為什么人們談論大數據那么多,但是關鍵時刻卻不信賴數據呢?對此潘應麟表示:2015年很多大的項目都說大數據在落地,大家都在講政府、金融行業的大數據應用。但事實上很多大數據都來自于不同的數據來源,可能是來源于周邊企業、公共數據、金融數據,也可能來源于云端、社交,越來越多的數據來源導致數據本身非常不規范,也非常不安全;而且信息越豐富,支持這些數據的商業智能平臺就要越成熟,大數據必須要跟商業智能平臺進行緊密地結合。在這方面,Qlik去年在美國收購一家叫做Data Martet的云服務公司,幫助用戶更好地利用外部來源數據。
另外,未來互動式數據講述會越來越普遍,在一個數據探索分析的環境里面,有開始有過程,但是并不一定有結尾,因為用戶的一個問題可能帶來另外一個故事,Qlik的產品可以幫助用戶從開頭去論述過程,去接近真相。
很多時候面對用戶,潘應麟覺得有些無奈:“用戶的很多決策都是基于過去的市場發生什么、錯在何處得出;或者未來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或者不能做一件事情。他們很少探索和集體質疑過程,也很少去尋找工具去論述過程。”正是發現這一問題,Qlik現在提供的Qlik Sense平臺就可以幫助用戶更加有效、更加便捷地提出更多問題,提出更多假設性去根據歷史數據進行論證。
Qlik平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——關聯性數據庫,可以關聯不同的數據源,無論是在企業內部的,在外部的,在云上面或者是在其他公司共享的數據,都可以共同采納進行管理。Qlik的核心就是提供統一平臺,讓大家看到所有數據、看到所有數據的價值,而不僅僅是某一些單一數據。
應該說Qlik提供的數據可視化產品與當前市場上的商業智能系統沒有沖突,是互補關系。其他商業智能產品有固定的數據源、固定的數據模型來做數據分析,他們只是看到數據的一部分,而Qlik是去進行補充關聯,去探索數據的新的場景、新的問題。另外,Qlik平臺可以幫助用戶去篩選、探索不同來源的數據,哪些有價值、有商業結果,可以幫助企業預先篩選出來,Qlik給企業客戶看到的是整個價值鏈。
總結來看,Qlik預測2016年商業智能和分析市場將呈現六大趨勢:信息行動不斷加速;治理有序的數據發現變得必不可少;多樣的數據不斷豐富分析;來自外部來源的數據提供決策背景;互動式數據敘事說明推動采用;統一支持多終端設備數據可視化至關重要。
版權所有:鄭州三中網安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備2020036495號-1 ?? |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241號 | 站點地圖 | 人才招聘 | 聯系我們 |